top of page
蝕

以色列的故事第63頁

約伯的故事(3)

​神親自回答約伯...

 

這時,神用約伯能夠聽到的話向約伯說話了,祂第一句話是:「這以無知無識的言語,使我的旨意暗晦不明的是誰呢?」(伯三十八2),這話呼應以利戶指「約伯說話沒有知識」(伯三十四35)、「多發無知識的言語」(伯三十五16)。

 

上面已經指出,這個常譯作「言語」的字,在約伯記出現34次之多,而其他舊約書卷僅用過4次,因此它顯然正合約伯記所用的意涵,特別意指到無知識的言語。約伯和三友的「論述」,歸根究底只是無知識的言語,並不是真正認識神和認識信仰的知識,可說是一些「想當然」的推論,和一些片面的見解矣已。

暖身

神沒有應約伯要求,

與他爭訟;

祂卻要約伯像勇士般,

與祂論戰

運動風

神接着對約伯說:「現在你要如勇士束腰,我要問你,你要告訴我」(伯三十八3;這句話在神發言中間的四十章7節再重覆一次),這話顯示神為這次對話設定的場景,並非約伯所要求的一個爭訟的法庭,也非如三友所言的一個審判惡人的法庭,而是神要與一個勇士作一次論戰──神尊重約伯如同一個勇士,可以與祂進行一場論戰,而非一個要與祂在法庭中爭訟誰是誰非的人,也不是一個要被祂審判的惡人。

山地景觀

既是一場論戰,約伯先前已不斷向神發出問題,要神回答,那麼現在便輪到神向約伯發出問題,要約伯回答了。

 

神指出祂在創造世界時,奠定了大地的根基和尺度,也為海定了界限,祂問約伯那時「你在哪裏呢?」(伯三十八4),約伯當然還未存在──那麼,在神已為萬物設限的環境中出生的約伯,有沒有智慧知道神為萬物所定的界限在哪裏呢?

雪花

神問約伯:「誰把智慧放在懷裡,或把聰明賜於人的心中?」(伯三十八36),答案當然是神賜智慧。

 

既然如此,約伯有智慧去做各種義行,跟雨露有智慧去滋潤乾旱之地有甚麼分別呢?(伯三十八22-38)

蒲公英種子降落傘

來到這裏,神問約伯:「好辯的哪可同全能者挑剔是非呢?譴責神的儘管回答呀」(伯四十2,呂振中譯本),約伯的回答是:「我是卑賤的,我用什麼回答你呢?只好用手摀口…」(伯四十4,和合本)。

 

「勇士」約伯這次的回答,在態度和語氣上都跟之前回答三友完全不同了;他是否被神的氣勢壓倒,以致低聲下氣呢?顯然不是,他應該是知道先前用「自己」的義行來挑剔神和譴責神,是錯誤地把行義歸因於自己,完全暴露了自己的自義,但此刻他有勇氣去承認自己的卑微。

山上的賽跑者

神以河馬來比喻約伯居首,

但他之上的神仍可約制他

 

神形容河馬的力量是無可匹敵的,但牠卻要知道「創造牠的能使刀劍臨到牠身上」(伯四十19下),也就是說,神在河馬之上,有能力去制伏牠。

 

套用這比喻在約伯身上,就是要約伯知道,他的能力雖然讓他在眾人中居首,但他仍有一位造他的創造主在他之上,祂是有能力去約制他的。

龍捲風

神以人不能捉住鱷魚來表明,

人不能抓住力量,

力量是屬於神的

鱷魚是神造的,是屬於神的,「人希望捉住牠是徒然的」(伯四十一9)。也許,神用這比喻是要約伯知道,人世間一切呈現出力量的東西,人都想去捉住它,或想方設法去控制它,甚至用溫柔話來懇求立約,希望那力量能永遠服役於自己(伯四十一1-7),但這些行動都必定是徒然的,因為天下萬物都是神的(伯四十一11)。

 

約伯原先享有各種美好的天賦,使他的力量足以像鱷魚那樣被抬舉、被稱讚,如同王一般。可是,要永遠捉住那力量是不可能的,因為它是屬於神的,只可以由神賜予。

坐在岩石

約伯回答神,承認自己有問題

 

神如今說完了,約伯對自己受禍的疑問和感覺不公的感受,能解決了嗎?

 

從約伯在四十二章1至6節的回答中,顯示約伯真是一個認識神的人,他清楚聽得明神對他說甚麼,他說:「這以無知無識的言語使神的旨意模糊不清的是誰呢?」(伯四十二3),正是回應神先前問:「這以無知無識的言語,使我的旨意暗晦不明的是誰呢?」(伯三十八2)。約伯知道這正是他自己,因為他說了連自己也不明白的話(那就是無知無識的言語),他承認神的旨意太奇妙,是他不曉得的(伯四十二3)。

他說自己「從前只是風聞有你」(伯四十二5),如今是「「親眼看見你」(伯四十二5)。

雲, 以及, 傍晚

神還向三友說話,

讓他們親自認識祂

神除了向約伯說話,也向約伯三友說話,讓他們同樣「親眼看見」祂。神直接告訴以利法和其餘兩友:「我要向你和你的兩個朋友生氣,因為你們講論我,不如我的僕人約伯說的對」(伯四十二7)。

 

如果約伯說了無知無識的言語,使神的旨意模糊不清,那麼三友的話就更是「愚昧」了(伯四十二8)。也許,他們的愚昧在於只執着一些他們認定的片面的有關神的知識,卻妄顧他們對約伯的認識和實存現象的認識,以偏蓋全地作出判斷。

同時,神要他們把用於教導別人的話,用在自己身上,自己去實行出來。祂要他們「為自己取七頭公牛、七隻公羊,到我的僕人約伯那裡去,為你們獻上燔祭,我的僕人約伯就替你們禱告;我悅納他的禱告,就不按照你們的愚昧待你們」(伯四十二8)。

如此,神、約伯和三友,便因各自盡了自己的義,便復歸和好了。

在日落衝浪

神怎樣以公義待人?

 

也許,約伯記最後一段記述,可以讓我們看見神的公義並非從上而下地、單由祂直對直地對人施行的,而是以某種「對稱原則」來讓人參與其中──在某程度上,可用「原諒別人,就得神的原諒;祝福別人,就得神的祝福;接受別人的付出,神就賦予他能力可以付出」來形容。這類似一種三角關係,在彼此祝福下,這三角關係會更豐滿和循環不息了。

自然之友

經文說,「約伯替他的朋友禱告,耶和華就恢復約伯原來的景況,還照約伯以前所有的一切加倍賜給他」(伯四十二10);約伯要先原諒三友,讓他們恢復先前未曾觸怒神的景況,然後神便原諒約伯,恢復他原來的景況。

他與親友的關係,由過往的單向施予,變成可以接受別人付出,大家同舟共濟,彼此親密多了。

 

當約伯樂意接受別人的付出,別人的生命也得着祝福了,因為他們發現自己可以分享、可以付出,而分享是可以給人快樂、滿足和意義的。

 

耶和華顯然樂見人與人之間的彼此祝福,因為祂本來就喜歡祝福人。

蘭花

約伯好像再活一次

約伯再得到七個兒子和三個女兒,像先前一樣;那麼,約伯豈不是仿似再活一次嗎?當他第二次從頭作十個兒女的父親時,跟第一次有甚麼不同嗎?

 

經文沒有給我們對比,但它巧妙地引導我們聯想:它只記下三個女兒的名字,說是全地中最美麗的

 

回顧第一章記述的父親約伯,突顯他時常擔心兒女宴樂時放縱做錯事,所以每次都總會替他們向神獻祭。那時的約伯充滿了懼怕和負面思想,時常擔心和緊張。

漸變背景

但經文記他第二次作父親時,他似乎不再顯得那麼擔心和懼怕了。他可以好像許多父親一樣,放鬆心情地觀看兒女的成長,欣賞到女兒是「全世界最美麗的」。甚至,「在她們兄弟中間把產業分給她們」(伯四十二15)──書末特別提到此事,不難令人推想此事在當時是很特別的,當時的父親可能只把產業分給兒子。

 

我們從而推想,約伯比以前更有信心和更能大膽地去愛,以致敢於在傳統中「創新」。他不怕別人會怎樣議論他的行為,而最重要的,是他相信他所認識的神,是會喜悅此事的,因為神本來就喜歡賞賜人。況且,神愛人也愛得很「大膽」,甚至對撒旦的挑撥和人可能對祂的質疑也毫無恐懼,因為祂對人的信和愛夠大!

在天空的雲彩

約伯記在舊約故事中發出甚麼迴響?

 

若把約伯記放在第二幕和第三幕故事中間,那麼,它便是描述人性已被罪惡敗壞、人與神已經分隔、撒旦可以在人中間作惡、人的理性不足以完全明白神,卻仍可以帶着信心去尋求神和聆聽神的世界中生活,而且最重要的,是耶和華仍是在這世界和人類之上的至高掌權者。

不過,約伯記把焦點放在「義人在世卻仍會遭受災禍」這個令人困惑的問題上。雖則,早在創世記第四章亞伯無辜被殺,該隱卻好像「逍遙法外」便已經出現這種事,但神在第二幕故事中並無對此作出解釋,也沒有人像約伯一樣鍥而不捨地去追問神。

黎明

神顯然想讓人明白這奧祕,所以讓約伯這件事發生。從約伯記所示,義人受禍是一種鍛鍊、提升、擴闊,使人更認識自己的脆弱,也更加認識神和倚靠神;這與惡人為罪受罰是完全兩回事。

 

在第三幕故事中,我們看見約瑟、大衛和許多先知便進一步演繹了義人如何為義受苦,而終能完成神的使命。當然,到第四幕的耶穌的故事,就最淋漓盡致地刻劃出這個「義人為義受苦,為了完成神的使命」的主題。到第五幕的教會的故事,從使徒們的慷慨就義的見證中,這個主題便繼續延續下去,直至我們現代信徒的今天。(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