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以色列的故事第23頁

以色列的故事(4):​建立一個統一王國

​​從歷代志上看大衛的故事(4)

大衛還把聖殿建成後,所需要的管理、敬拜等事宜,也預先安排和組織妥當

(代上二十三至二十七章)

教堂內部

甚至在日後以色列亡國後,以色列民得以從被擄之地歸回猶大地居住、重建聖殿和恢復敬拜的時候,大衛所建立的這個祭司和利未人制度,仍舊在發揮作用,成為被擄歸回的以色列人的敬拜生活支柱(例如,以斯拉記的以斯拉是祭司和文士,他定意把神的典章律例教導給以色列人認識。

還有路加福音一章8節記載,祭司「撒迦利亞在神面前按著班次執行祭司的職務,照祭司的慣例抽中了籤,進入主的聖殿燒香」)。

亞倫的子孫被分出來

作祭司

(按抽籤分成24班次)

在耶和華面前燒香,

事奉祂,奉祂的名祝福,直到永遠

(二十三13)

數點30歲以上利未人男丁人數, 共38,000人

 

(按律法只數點30至50歲,參看申命記四23,

摩西時代人數是8,580,現在增加了很多) 

因為「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已經使他的子民得享安寧,

他自己永遠住在耶路撒冷。利未人不必再抬帳幕,

和其中所使用的一切器皿了。」(代上二十三25-26)

因此,大衛把數點的利未人組織起來,有系統地分配工作,

並分成24班輪替班次

(代上二十三3-6)

他們要「協助亞倫的子孫,辦理耶和華殿的事務,管理院子、廂房和潔淨一切聖物,以及辦理神殿的事務;又管理陳設餅、素祭細麵,或無酵薄餅,或是煎盤烤的,或是用油調和的,以及管理各種量度的器具。每天早晨要侍立稱謝和讚美耶和華,每天晚上也要這樣;又要在安息日,每月初一日和指定的節日,按著數目照著規例,把燔祭不住地獻在耶和華面前。他們要看守會幕和聖所,以及看管他們在耶和華殿裡辦事的親族,亞倫的子孫」(代上二十三28-32)。

24,000人

監管耶和華殿宇的工作

6,000人

​作官長和審判官

作官長和審判官的,要在聖殿外工作,

負責治理以色列人

(代上二十六29)

4,000人

​作守門的

第二十六章列出了守門者的班次,安排更仔細到定明「守東門的有6人,守北門的每日有4人,守南門的每日有4人,守庫房的2人一組。在西面的前廊有4人在大路上,在前廊那裡有2個人」(代上二十六17-18)。還有掌府庫的人選名單,他們要「管理神殿裡的庫房和聖物的庫房」(代上二十六20)。

24,000人

用大衛所做的樂器

讚美耶和華

第二十五章詳列了用音樂敬拜的利未人人選,他們都是亞薩、希幔和耶杜頓的子孫,他們要跟自己的父親學習音樂,在殿中用彈琴、鼓瑟、敲鈸、吹角、唱歌來服侍神。

值得一提的是,經文提到希幔有14個兒子和3個女兒(代上二十五5),他們全都要由父親指教,換言之,這時已接受女性參與殿中的音樂敬拜。這些以音樂敬拜的利未人也用抽籤方式,分為24班,每班12人(代上二十五9-31)。

數點20歲以上的利未人做助手

大衛再數點20歲以上的利未人男丁人數。這些年青的利未人要開始在聖殿中做助手,幫手做聖殿中的各項工作(代上二十三24)。

利未人過往是從25歲開始在會幕做助手(民八24),30歲正式在會幕供職(民四3)。大衛預計在聖殿建成後,要做的工作會增多,所以要利未人20歲開始幫手工作。

準備麵團

人材鼎盛的大衛王朝

大衛除了傾盡全力去為建殿做好準備外,歷代志上二十七章還記載大衛在內政與軍事方面所建立的組織管理:「以色列人各家族的首領、千夫長、百夫長和服事王的所有官長,都按著他們的數目分定班次,每年按月輪班,每班有二萬四千人」(代上二十七1);還有掌管府庫、田野、葡萄園、葡萄園酒窖、橄欖樹和桑樹、油庫、牧放牛群、駝群,驢群羊群的(代上二十七25-30)。大衛身邊還有謀士、王眾子的師傅、王的陪伴和王的元帥,可說是人才鼎盛。

grapes.jpg
羊
戲劇性的夕陽在山

歷代志上還記述大衛在以色列各支派的領袖、軍長、官員和勇士等面前,宣佈建造聖殿的計劃,同時宣佈:「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在我父的全家揀選了我作以色列人的王,直到永遠...在我的眾子中(因為耶和華賜給我許多兒子),他揀選了我的兒子所羅門,坐耶和華的國位,統治以色列。」(代上二十八4-7)。

 

大衛確立了把王位傳給兒子所羅門,也確立了王位的繼承將由他家的後裔永遠世襲。

大衛作王統治以色列的日子共四十年;他在希伯崙作王七年,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十三年。大衛年紀老邁,壽數滿足,享盡富足和尊榮才去世;他的兒子所羅門接續他作王(代上二十九27-28)。

​(大衛的故事完)

真實的故事會有很多真實的資料。

聖經中的家譜便是其中一類珍貴的資料。

 

​​家譜看似沉悶,但是當我們從故事的角度去看時,卻會發現其中的內容是饒有趣味的。

歷代志上一至九章詳細記述了以色列人

的家譜,讓我們嘗試抽取一些重點看看。

咖啡和雜誌

第一章

作者追述以色列人的淵源,族譜以亞當生塞特為開始(代上一1),至挪亞生閃、含、雅弗(代上一4),再以閃的後裔至亞伯拉罕(以色列人的祖宗)生以撒,以撒生雅各,雅各生十二個兒子為主線,這十二個兒子便是後來組成以色列國的十二支派。

從第二章開始至第九章的族譜,主要是以雅各的兒子猶大的後裔所產生的大衛家族為主。二章9至24節記希斯崙的後代,因希斯崙是大衛的直系祖先

第三章

 

1至24節都是大衛的後裔,三章10至16節是大衛之後接續作王的後代名稱這族譜顯示了以色列國由所羅門的全盛時期,一直到西底家的亡國被擄到巴比倫去。三章17至24節記被擄之後,猶大王耶哥尼雅(又名「約雅斤」,參王下二十四6)所存留下來的王室的家譜。

第四章

 

繼續記錄猶大支派的其他家族(代上四1-23)。但為甚麼在記錄猶大的族譜後,西緬支派會緊接其後呢(代上四24-37)?也許是因為西緬支派的人口在飄流期間大減(比對民一23與代上二十六14),人數只有其他支派的平均數一半,所以「他們各家的兒女,都不如猶大族的子孫那樣多」(代上四27)。當約書亞分地的時候,西緬支派所得的地業是在猶大支派的領土中(書十九1、9),因而可以說,西緬支派已併入了猶大支派。作者也許因這原因,便列完猶大族譜就列西緬族譜,同時還指出他們因人口擴張而向外尋找異族的土地居住(代上四39-43)。

第五章

 

說明了族譜為何以猶大為首:「…流本雖然是長子,但是因為他玷污了他父親的床,他長子的名分就歸給以色列的兒子約瑟的兒子,所以按著家譜他不算是長子。猶大在自己的兄弟中是最強盛的,領袖也是從他而出,但是長子的名分卻歸約瑟」(代上五1-2)。

 

猶大是雅各的第四子,但因長子流本與父親的妾辟拉行淫,被雅各取消長子的繼承權(參創四十九4),而二子西緬和三子利未又因屠殺示劍城的男丁,被父親詛咒(參創四十九5-7),因此,長子繼承權便由四子猶大取代。至於上述經文說「長子的名分卻歸約瑟」,這名份顯然是關係到財產分配的權利(參申二十一15-17);所以十二支派的族譜便以猶大為首。

第五章列出了住在河東的兩個半支派(流本、迦得和瑪拿西半個支派)的族譜。留意作者在記錄流本和迦得的後裔之後,寫下一句「以上所有這些人,在猶大王約坦和以色列王耶羅波安在位的日子,都記載在家譜上」(代上五17),表示上述家譜是在該年間收集和撰寫的。猶大王約坦約在公元前750至732年間在位,以色列王耶羅波安約在公元前793至753年間在位。

第六章

 

記述利未支派的族譜。大衛設立了在殿中歌唱敬拜的聖職,對此職十分重視,所以作者便特別詳列了供職者的家族名單(代上六31-47)。我們從這族譜得知,希幔是撒母耳的孫(六33-34),撒母耳確實是利未人,他的父親以利加拿是住在以法蓮地中的利未人(參撒上一1);而且,希幔和撒母耳都是可拉的後代(六38),這可拉就是在出埃及的曠野中,被神懲罰的那個可拉(民二十六10-11,另參民十六章)。

第七章

 

繼續列出河西六個支派的族譜。

第八章

 

作者再次記述便雅憫支派的族譜,可能因以色列第一個王掃羅是便雅憫支派(對比代上七6-12是較簡單的記錄)。這裡除了較詳盡外,還主要記下那些住在耶路撒冷的便雅憫人(代上八28、32)。

第九章

 

記錄的是南國亡國後,得以從巴比倫歸回路撒冷的族人家譜由於回歸的以色列人獲准重建聖殿,所以擔任祭司工作的利未族人便很重要,這裏也列出了利未人的後裔和他們在聖殿中的工作。來到本章最後,在列出掃羅王的族譜後,便進入本書的敍事部分(十章開始)。

(大衛的故事和歷代志上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