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以色列的故事第29頁

以色列的故事(5):王國分裂

​王國分裂和北國的故事

以色列國立王之後,開初的三個王──掃羅、大衛和所羅門──統治的是一個統一的以色列國。

至於三個王的治國年期,中文新譯本根據希臘文的七十士譯本把撒上十三章1節譯為:「掃羅登基的時候年三十歲,作了以色列王四十二年」;再加上新約時期的保羅,在講述以色列的歷史時曾提到:「那時,他們要求立一個王,神就把便雅憫支派中一個人,基士的兒子掃羅,賜給他們作王,共四十年之久」(徒十三21),所以,以色列人也許普遍接受掃羅作王約四十年。大衛分別在希伯崙作王七年六個月,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十三年,總數大約也是四十年(撒下五4;代上三4)。所羅門作王同樣是四十年(王上十一42;代下九30)。

換言之,以色列國在這三個王的治下共歷約120多年。

湖泊和山脈景觀

​​所羅門的惡行,構成以色列國分裂的主因

 

這個統一局面,卻在所羅門死後迅速改變。根據列王紀上的記載,這個改變的肇因者是所羅門本人,因他不單違背神的吩咐,納了許多外族女子為妃嬪,還跟隨她們去拜外族神,神於是向他發怒說:「你既然作了這事,不遵守我吩咐你的約和律例,我必奪去你的國,把國賜給你的一個臣子。然而,為了你父親大衛的緣故,我不會在你有生之日作這事,我要從你兒子的手中把國奪去。只是我不把整個國家奪去,為了我的僕人大衛的緣故,又為了我所揀選的耶路撒冷的緣故,我要給你的兒子留下一個支派」(王上十一11-13)。

列王紀和歷代志下還提到王國分裂的一個直接導因,以及情況的急轉直下:

在所羅門治下的繁華盛世,到後期顯然已後勁不繼,許多建設工程都是由普羅百姓以透支勞力來維持,所羅門的奢華生活也導致百姓要負擔重稅。

在工作屋頂工
綠磚牆

​於是,第三幕故事進入新的一頁:

背棄神的分裂王國

(列王紀上十二章至列王紀下二十五章

歷代志下十章至三十六章)

在這段歷史場景中出現的人物,除了有猶大王和以色列王,還開始有神選立的先知。我們嘗試按照這些人物出現的時序表列出來,請進深閱讀:

北國以色列王的故事:

根據列王紀的記載,所有以色列王都「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連神所揀選的第一任以色列王耶羅波安也不例外,真是可悲!

耶羅波安一作王,就費盡心思去盤算如何鞏固自己的王位。

他先在以法蓮山地的示劍建城堡(王上十二25);在北國的領土中,示劍確有無可取代的歷史意義和地位。它是亞伯拉罕得神應許後,為神築第一座壇獻祭的地方(參創十二6-7)。約書亞與以色列民進入迦南後,也是到示劍立約,並把一塊大石立在橡樹下的聖所旁邊作見證(那聖所可能就是亞伯拉罕昔日築壇的地方,參書二十四26);而且,從埃及帶來的約瑟的骸骨亦是葬於此。

他之後還建築毗努伊勒(王上十二25),這也是一個神聖地方:昔日雅各帶着妻兒返回故鄉迦南途中,在雅博渡口與天使摔跤,直至天使為他祝福,給他改名作「以色列」,雅各便給那地起名為「毗努伊勒」(參創三十二24-31)。耶羅波安的北國就稱作「以色列」,他去修建毗努伊勒可能是想借用此地的歷史價值來鞏固自己的合法性,並引導他的國民相信他們的國家是神所祝福的。

但是,不管他挑選甚麼歷史名城來建設,他卻擔心它們無法取代耶路撒冷聖殿那獨一無二的地位,人民總得要去耶路撒冷聖殿敬拜、獻祭和守節呀!

耶羅波安沒有放心相信神對他的揀選和帶領,反以實際方法來解決這個「宗教問題」。他設立具體的神像(牛贖),又分別設立兩個方便百姓獻祭的地方(伯特利和但),還把不是利未子孫的平民立為祭司,又制定本身的節期,把原先的敬拜系統改頭換面地「本土化」(參看王上十二28-32)!

 

此舉便使北國以色列民陷在拜偶像的罪中!

篝火

耶羅波安的罪為自己一家帶來滅絕的審判,而且,因為眾王都背逆神,北國的王朝就一再出現叛變、篡位和謀害的事。

 

列王紀對每個以色列王的描述,大抵都離不開這句:「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行耶羅波安所行的道,犯他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王上十五26、34,十六25-26、30-31,二十二52;王下三3,十29,十三2,十三11,十四24,十五18、24、28)。

​但神並沒有放棄北國的以色列人,祂派了兩位先知

來到他們中間工作,希望他們醒悟悔改...

 

下期預告:

當亞哈遇上以利亞;

當約蘭遇上以利沙

     

bottom of page